11月的调整与反思

致未来的自己:

你好呀,现在是2018年11月的娄依伦向你汇报这个月的故事。

这个月的我突然有了交际花的潜质,因为我和好几位中国同学和外国同学都进行了社交活动,基本上每周都要见俩个人。这种改变对我来说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因为我之前认为自己不能承受太多的社交活动。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在一个大雪的日子,我和亲近的外国朋友开心地呆了2-3个小时,在我回到家后,我感到精神透支、体力透支。自此,我发现只要和人呆在一起,我就会感到累,所以必须要筛选和减少见人次数。

除此之外,因为这个月没有出行计划,所以我就按照着自己的每日积累计划在执行,我很满意,或者说日拱一卒的耐心和稳定给我一种安全感。这个月还看了一场交响乐、一场芭蕾舞剧和两家美术馆。可以说是蛮有收获的。另外,我开始了心理咨询来求助我的饮食问题。

这个月我学到了什么呢?

  • 对错其实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理解

有一晚和几个同班同学一起去晚饭,因为我的专业是文化艺术管理,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的人一些是商科学生,一些是想当艺术家但迫于现实选择了这个更加接地气的专业。席上,就有艺术家志愿的同学分享自己所面对的分裂和挣扎,金钱因素,周围的支持,曾经错失的机会,很多的因素夹杂在一起,让她一直感到自己进退维谷。

曾经的我,大概会想要用自己的理论去重新整理信息,然后说服她,其实还有出路,只要你做到1.2.3.4…….但是,最近我意识到人最后形成某种生活状态,实际上是很多复杂的因素导致的,不符合我的框架的情况太多的,我的生活理念也不能套用到别人的生活之上。现在的我,不会觉得我对生活的理解比他人要更好,而是尝试去理解别人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至于,谁理解世界的方式是对的,这件事情并不关键,关键的是理解对方是如何走到这里的。如果允许的话,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是要知道,你的想法和观点不一定适配他人的需求。

  • 故事也许有另一面

我一直因为自己的暴饮暴食所困扰,我一方面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一方面也因为没做到自律而责备自己。最近和心理咨询师聊天的过程中,她点出了一个我从来没想到的视角。在我极度井井有条的生活安排之中,食物也许是我唯一的发泄不满的渠道。或者说,食物解决了我许多的情绪问题。我与其为它感到困扰,倒不如感谢它一次次拯救了我的失落。

可以说是震撼了,一个东西在瞬间从敌人变成了朋友。故事,真的就是你想的那样么?没准有另一种解释方式。

  • ABC分析法

我很少因为朋友而生气,因为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生气,因为别人如何对待我而生气。我的坏情绪的最可能来源就是我的父亲。在他的指责下,我会变得极度敏感,然后心情很差。

在心理咨询中被介绍了一种ABC的记录法:记录下发生了什么(action),我的观点和信念(belief)和最后的结果(consequence)。以此发现让我情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观点让我变得情绪激动。虽然我记了5年的日记,但是我的记录方式就是写下心情和发生了什么,从来没有考察过整个情绪产生的过程。我自己以为自我觉察能力已经不错了,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李叫兽职业选择原则

在我大一的时候看到的一篇知乎大V李叫兽的职业选择相关文章,当时的我被完美地说服了,至今我还是会是不是想起他的三个原则,分别是:寻找缺口、扬长避短和系统协同。

【20201002 updated from

扬长避短

找到一个领域,发挥你的长处,限制你的短处。一旦你找到这个领域,你就能最大化你的优势,并且限制竞争对手的发挥。拥有一个“扬长避短”的策略,意味着你的每一步行动都会给竞争对手施加巨大的成本。你的一个举动,竞争对手往往需要10倍的成本来应对。所以,你的思路不应该是“弥补劣势,赶超竞争对手”,而是“找到一个扬长避短的领域,这个领域会最大化你的优势,并且限制你竞争对手的发挥。”

寻找缺口:

“提供别人最缺少的东西,而不是增加别人已经富于的东西” 。

按照“寻找缺口”的逻辑,你需要问自己:

“腾讯是不是非常缺乏大量优秀的HR?是不是缺乏优秀的HR这个现实已经制约了腾讯的发展?在什么公司,优秀的HR非常关键,而他们很缺乏?”

系统协同

实际上,我为了协同策略,放弃了几乎所有无关的机会,即使他们看起来很诱人。实际上,几乎任何困难目标的达成,背后都有无数个相互协同的行动,这也意味着放弃那些无法协同的行动。

同样,在职业战略上,一旦你找到了一个“存在市场缺口”,又能“扬长避短”的领域,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设计一连串相互协同的行动,并且放弃那些不能协同的行动。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在相互冲突的目标中挣扎。既当学生会主席,又要考雅思托福;既花费大量精力申请实习,又参加项目准备创业;既备战公务员考试,又想申请腾讯的产品经理职位……

如果你不清楚现在自己行动的协同性如何,请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现在的各种行动是相互加强的,还是相互冲突或者彼此无关的?

直到最近我才觉得自己意识到了“寻找缺口”的含义。要把自己的摆到一个适合的位子上,一个你需要公司,公司也需要你的位置上。如果双方的需求不是对等的,那么合作不会长久。为了让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就要去到因为我的加入,能让对方公司的运营效率提高的地方,而不是做一个可有可无的螺丝钉。

慎重地选择我的战场。

  • 利他主义

我发现当我的目标将他人的利益也包含其中时,我感到的召唤感更强。我不否认我是一个挺会找方式花钱的人,但是认为工作的目的不是最大化我得到的金钱,然后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通过我的工作产生的成功和效益能够与大众共享,我不追求局部的最优解,追求全体的最优解。因为多拿几块钱对我产生的效果,和给一个乞丐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让资源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出现,而不是当一只守着珠宝的龙。

give before take.

2018月11月24日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