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努力尝试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会放任自己搞砸生活,相信自己不会让自己一直消磨时间下去,相信自己不会甘于接受馊掉的精神食物。同时,也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必须要完成待办清单,而是问一问自己内心的孩子想不想学点东西?
如此一来,自我责备的次数会少很多,对生活的幸福感也上升了很多。最大的改变就是我的食欲减少了很多,我不再需要食物来补偿自己了,因为我已经对生活感到满足。
我敢于作出以上的实验是因为一个问题:
“你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是怎样?”
我发现我并不想非常忙碌,非常充实地度过一天,早上学什么,下午参加什么活动,晚上社交等等。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给别人看的,我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节奏紧张。我希望可以在我想发呆的时候,就停下来发呆。我总是会有一些很有趣的联想,我很喜欢看着它们在我脑内交互,然后产生一段情节。经过一层自我联想之后,世界就变化了一点,变得更亲近,更可爱了。
我还很喜欢把自己卷起来,缩在被窝里,被温暖包围着,然后沉沉地睡去。
对呀,我想始终拥有发呆的时间,编织我的小小童话故事。如此一来的话,理性的我应该为内心的小孩创造更舒适的环境,不要过多责备它的神游。因为这种随心所欲的神游就是我追求的理想生活呢。
近来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是否需要牺牲一些东西,延迟满足?
我现在有些质疑这个自律的方法,因为我发现有一些事情,即使我不去说服自己延迟满足,我也会去做。而这些事情在别人看来,是一件急需意志力的事情,但是我却乐在其中。
找到自己喜欢的任务,然后就再也不用妥协了。延迟满足??拜托,我现在就要感到快乐。
有时候,我觉得要自己设定要什么样的生活,多细节、多任性都可以。然后把这个想象画在心上,想到新的细节的时候就往上面添几笔。这个想象在心上的时间越久,我的理性大脑似乎就会开始工作,告诉我应该如何实现它。
比如,我不喜欢24小时响应的工作,但依然想要进入影视行业。我的大脑就给我选择,你可以选择有延迟的海外事业部呀。我不喜欢和脑袋不清楚、很焦虑的人呆在一起,我的大脑就告诉我,你应该学点法律、学点税法,这样和你打交道的人的素养就会高很多了。
每天尝试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原谅内心小孩有时候的闹别扭。它一定是感受到了压力,所以要和我撒娇一会。当她撒完娇,我们就可以肩并肩坐下来,一起解决问题了。这个内心的小孩也希望变得更开心,更勇敢,用聪慧,更美好,和理性的我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耐心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