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日,我本来打算结束我的心理咨询。
很不巧的是,在周六我和同学一起去逛米兰附近的小镇上的古着集市,逛到中途的时候,收到了我的爸爸的微信,问我在哪里,希望和我视频电话。他连续问了两遍,我以为是他想我了,就很愉快地在逛集市的中途,给他打了视频电话。
然后灾难就开始了,视频电话一接通,扑面而来就是斥责。斥责我不节俭,乱花钱,这种斥责一直持续了10分钟,我觉得又失望又有罪恶感。渐渐地我的眼眶就红了,但是斥责还在继续,我的反驳没有让情况缓和,反而我的爸爸开始翻旧账。“家里养不起你了。”“有哪个小孩会和你一样,这么会花钱。” 怎么每天都能刷卡?”“你以为父母赚钱很容易吗,就是因为你自己不赚钱,所以才会花的那么随便。”“我的养老金都要被你花完了。”
然后,我的妈妈看不下去了,就把手机抢过去,安慰我。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我爸爸满腔想要数落我的热情。
我觉得,被斥责经济方面,是我感觉最无助的话题。因为我无能为力,我还是一名学生,更糟糕的是,我是一名留学生。如果我是一名国内上学的人,一年就几千的学费,但是我的留学生身份让我所有的花销都是以万为单位的。经济独立根本不敢想,我去哪里找这么多万呢?国外的日常消费水平根本不是写稿能够负担的。我除了依仗父母的经济支持,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每次受到经济方面的指责,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米虫,恬不知耻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
我觉得很有罪恶感,我觉得很内疚,觉得很自卑,就很想补偿和回应爸爸的期待。但是,我喜欢的职业方向又是艺术相关的。在本科的时候,我和爸爸就爆发了关于职业选择的冲突。那一次,我就撑不住,觉得在满足父母期待和实现自我上难以调和。我觉得压力很大,我一边要承受着选择不熟悉的行业的迷茫感和恐惧感,我另一边又要处理自己对于无法满足父亲期待的罪恶感。每次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特别糟糕,我做的努力都是在做无用功,我所看到的价值都被贬低为边角料。我做的选择只是年轻人幼稚,不知道生活残酷。
为何家会伤人呢?你以为会站在你这边的人,最后支持你的人,反而是最不认可你的人。
我和我的咨询师说了这个困扰,说到中途,我的声音就梗住,说不下去。每次提到来自父亲的压力,我就特别情绪化。我对我的咨询师说:“其实我知道,不是每一对父母都爱自己小孩,也不是每一对父母都会支持自己的小孩的决定。我和我的父母差着几十年的时光,世界变得很快,我们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有着代沟很正常。我觉得重要的东西,他们不一定能看到价值。虽然我的左脑可以理解,但是我的右脑依然感到受伤。在大样本上,我可以理解和解释我的现状,但是在小样本上我不能放下。我大概希望,我是那个幸运的小孩,我的父母又爱我,又能支持我的选择。但是看来,我并不那么幸运。”我接着说:“而且,我觉得在可预见的至少两年内,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我还有一年的学业,应届生的工资也很少。”
结束了咨询,我问了几个朋友他和他们父母的关系。我一共问了三个,一个告诉我,她和父母发了很长的微信,然后父母就没那么逼她了。一个告诉我,她的父母觉得支持她选择是天经地义的。还有一个男生朋友最近有些焦虑症症状,正在肄业在家修养。我说:你父母真好啊,让你这么快回来了。他说,这不是自然的么,他们还鼓励我下周出去玩。
问了一圈之后,我感觉更悲伤了。我还记得,我在抑郁症爆发的时候,我的父亲一直一直在阻止我回国。“休学,你想都不要想。休学了,你以后找工作怎么办。”“不就是考差了,睡一觉就好了。”“我和你讲,你敢给我休学!!” 最后,还是我自己一鼓作气买了机票,飞回了国。
好悲伤哦。。。真的好悲伤。
周六被父亲骂了一个狗血淋头之后,我就陷入了低迷。周六、周日、周一都没有动力做事情。一直躺在家里,刷剧、刷剧、刷剧。幸好因为之前的心理咨询,我改正了压力一大就暴饮暴食的习惯,不然我会更讨厌我自己吧。
现在是周二早上,我觉得自己恢复了一些动力。在写这篇文章的中途,我还是抑制不住开始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