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五次还是第六次在国外度过的新年了,即将到来不久的除夕也是这种情况。人在milestone似的时间锚点的时候,总是会很多的感慨和期望。今天的我依然重复着昨天一样的待办清单,继续执行功不唐捐的信念。不过,趁着这个时间点我把过去2019年的月度总结都翻阅了一边,就像经过了一场时空旅行,有几处的文字让我觉得很稚嫩,有几处的文字却把我带回当时的心境。
Wrap up for 2019,列下那些无论是个人安排还是他人邀请的所带来的2019年高光时刻:
- 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学了弗拉明戈舞蹈
- 在西班牙徒步一周走了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 挪威自驾
- 意大利多洛米蒂自驾
- 见证了表哥的婚礼
- 抑郁症终于停药,时长三年
- 泰国田野的传统建筑里住了一周
- 泰国清迈学习泰式按摩
当然,这一年也有辛苦的时候,伤心的时候,悲伤的时候,就不详表了。
在看月总结的时候,2019年2月份月总结的结尾让我触动了一下,当时的我写道;“我想要的生活就是感到舒适而愉快的生活,1、持续地学习并享受多层次的愉悦 2、建立真诚、互信充满爱意的亲密关系 3、如果有能力和机会,就改善他人的生活一点点。” 说实话,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曾经写过这段话,但是现在的我看这段话发现我期待的生活蓝图完全没变,就是以上关键三点。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相互印证的瞬间,我似乎看到了所谓的生命脉络的东西。哈!
在12月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把我隐隐约约信奉的人生哲学也讲得很清楚,在读的时候我就很想和作者击掌:是的!就是这样!
【预警:这篇文章的标题很傻逼,但为什么我会看呢,因为要多看别人是怎么失败的,然后绕过去。
https://mp.weixin.qq.com/s/4UEUhY372lOpobKsm3MnIQ
又看了一遍,发现没法总结起来讲,作者写得环环相扣的,决定复制那些我觉得震耳发聩的。】
【文章的开头就很犀利:)】
现在中国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填空题,互相打招呼也都是填空题。
我,今年__岁,一年挣__元,住__平米,有__个孩子。
所以,只要其中任一数字填不出,就会被他人当作“失败者”。
相反,只要这几个数字都填满了,且看着不错,就算你的内心十分痛苦,也能获得众人称羡。
等等,这还没完。
填完空后,还有关键一步,那就是去比较究竟是你的数据好,还是她的数据好。
这就是“填空题”式的人生,而它也正是很多成年人内心崩溃的原因。
为什么崩溃?
可能原因如下:
1)虽然努力了,但还是填不好这些数字;
2)虽然填了数字,但不如旁人的好;
3)一面填数字,一面纠结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如果是,我又为何会这么不快乐?
【接下来是就是人生观的比较:】
“占有式”人生 VS “存在式”人生
仅仅执着于某些具体结果或目标的人生是“占有式”人生,而那种不仅有明确目标,同时更在意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切体验与感受的人生,则是“存在式”人生。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占有了一定的物和人,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在这种人生观的引导下,你一直想要占有更多的物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爱、更好的职位……于是,你努力学习、工作,而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更多占有”这一目的。
而“重存在”式人生呢?它意味着你并不想去占有什么,也不希求去占有什么,你想要的只是去体验、去感受、以及去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与世界融为一体。
在“重占有”式人生观里,你同世界的关系是占有与所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要使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包括你自己和你自己的生命,都成为你的财产。
而在“重存在”式人生观里,你的整个人生和每一天的生活都意味着生命、积极的活动、更新、以及不断的创造。这时的你就像是一个不断变大的罐子,你可以去盛任何东西,但却永远也装不满。
与前者谈话,你非常容易就陷入到“比较”的陷阱,而与后者对话,你却能很容易的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
“重存在”式人生观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什么都不占有,或者什么都不做,它代表的是你不该被你所拥有的物质、身份、职位等东西所束缚和捆绑,否则你就会失去实现人生各种可能性以及体验丰富人生的机会。
“有限游戏”式人生 VS “无限游戏”式人生
从小时候起,我的学习成绩就还不错,在班里总是排名前三,而每当我考了班级第一名时,我爸就会毫无例外的提醒我:“你别骄傲,比你大一届的**比你更优秀,你还需要继续努力。”于是,我意识到,只考班级第一是远远不够的,我不但得跟同班同学比,还得跟比我高一级的哥哥姐姐们比。
而这种不断比较,想要取胜的心态在我身上延续了很多年,从读书一直到工作。
工作后,这个游戏的内容稍微做了点调整,但本质还是一样,变成了:看谁升职早,看谁赚得多,看谁房子住的大,看谁老婆更漂亮,看谁孩子更聪明。
这时,我发现不只我自己,周围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心态。
而这样一种想要不断取胜的心态,让我们逐步忘记了自己对广袤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心,失去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应有的快活,并逐渐迷失在了对于输赢的执着结果中。
从那之后,我们就再也没从这个“取胜游戏”中逃脱,直到生命的终结。
这样一种人生方式,就被我称为“有限游戏”的人生观。
它说的是以取胜或比周围人更好为目标的,一直都活在社会主流价值观边界之内的人生。
假如你选择了这种人生观,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在刚开始玩游戏时,时间非常充裕。那时,你拥有梦想、对未来的期待,以及生命的无限可能性。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或是被主流价值观裹挟着,或是自己主动的,你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有限游戏”中,并将自己曾拥有的无限可能变成了唯一可选的路。
这时,选择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艰难,你开始常有一步不慎,满盘皆输的危机感。
年轻时,你能轻易做出谈恋爱、换工作、以及出国读书的决定。然而随着年龄日增,做出每个决定的机会成本都在与日俱增,你认定绝不能继续任性,而应该去过“应该……”的生活。
于是,在离生命终点依然很远的时候,你就已决定了自己人生的终局。
可以说,这种人生观的实质就是:你在用自己的选择权、可能性去换取与周围人相比的“胜利”,你在通过放弃“自己真正的自由”去获得“别人眼中的胜利”。
那么,什么又是“无限游戏的人生观”呢?
“无限游戏的人生观”是不以取胜和比较为目的,而主动将时间延长到一生,以延续正在玩的游戏为目的的人生态度。所以,如果你秉持的是无限游戏人生观,那么你在你的人生中就不再是严肃的演员,而是愉悦的诗人。显然,这是一种更广阔的人生观,也是一种更有趣的人生活法。
【这段作者写得不够好,我会这么写:有限游戏人生就只把人生看成了田径赛而已,你要跑得比别人快你才是优秀的。所以,即便你看到了美丽的彩霞,你也不可以停下来驻足欣赏,因为停下来意味着落后。但是无限游戏人生就把人生看成了一个巨大的奥林匹克赛场,而且时时刻刻都可以加入新的比赛项目。一个扔铅球的人在慢悠悠地做拉伸,当他看见跳水台上有个跳水运动员做了几个漂亮的花式动作然后入水,他不会马上扔下铅球然后冲到跳水台上和另一个人一比高下。因为他是想扔铅球啊,跳水和他在做的事情没有关系,并且他还能为跳水的人鼓鼓掌呢。而且扔铅球的人还可以给自己定新的规则,他打算参加的扔铅球比赛是:扔的铅球要刚好落点在一朵紫色的小花旁边,还不能伤到那颗花。这样的话,即便是遇到扔铅球的同行他都一点都不觉得有压力,因为完全参加不同的铅球比赛,有完全不同的衡量标准嘛。
无限游戏人生就是把大家都看成独特的个体,比较没有意义,因为要怎么比较苹果和梨子呢?有限人生游戏就是把大家看成流水线出来的产品,你不够符合主流标准你就该改一改。】
接下来是2019的感悟:
身心灵的平衡
我认为自己过往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极其重视脑袋的,而不是整个身体。即便要锻炼身体的原因也是出于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我能让自己的脑袋产出更多。除此之外,脑袋还会不断地攻击身体,因为和别人比起来,你这里不够好看,你不够瘦,你的肌肉线条不够明显。如果有一天想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打造自己的外表的话,又会有另一种论调:“心灵美才是真的美,花太多时间在打扮上的人是一个空壳罢了。” 所以身体一直是处于附属状态,被劣化的状态。
我今年觉得身体作为盛放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唯一载体,它将会陪伴我们一生。对于这个要一直用的装备,攻击和不认可它有什么好处呢?倒不如想一想如何维护它和升级它。新的一年,希望自己会对身体好一些,也变得更臭美一些。
TRADE OFF:对年龄增长的恐惧 VS 一年的体验
女性对于年龄的增加,一则是联系到死亡焦虑,二则是觉得时光带走了青春和容颜。但是,随着时光的逝去,我们收获的又是什么呢? 我变得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了,我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我掌握了一些新技能,在这一年里我遇到了很棒的人,创造了很美好的回忆。
我想每一年的年末的时候,都是问自己这个问题的绝佳机会:“如果可以,你希望回到一年前重新开始吗?”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代表了这一年自己有没有好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是否曾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创造自己的小生态,同意和拒绝都是筛选体系,本身没有负面和正面之分
近来发生了很多让人叹息的社会新闻,到后来我对它们只是保持着一种知晓但是不投入感情的状态,第一,我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让世界变得美好一点点,但是我不能直接地影响到新闻中的那件事,第二,全世界和我具体活着的小世界指代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相当于数学中的均值和单一变量的关系。
一个人的交际圈只有150人左右,而且频繁联系的人就会更更少,而且我们的肉体在同一时刻只能在同一个地点,综上,我们所真正能感受到的世界其实是很小很小的一块宇宙碎片。而提升我们幸福感的方法不是去为整个世界的变动而感到悲伤或极喜,而是去好好描绘我们眼前的那块小小的碎片。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清洁、美观,打理自己,善意地对待周围的朋友等等。让围绕着自己的小小生态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在建造自己的小生态的时候,拒绝和接受都只是手段。无论我们是处于被拒绝/被接受,还是处于对他人说不/是地场合,都应该将拒绝/接受视作一个中性词。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快递分拣场,决定错过这个货物还是接受这个货物都只是一个动作,而没有任何负面与正面,最后只要我们签收到(主动或被动)自己想要的货物并且拒绝了不适合的货物(毕竟我们的仓库容量有限)我们就是成功的。
人生如海中航行,准备迎接风浪,但也享受风平浪静的时刻
一年前的时候,我接过一个很沉重的越洋电话,一位我看起来已经很成熟的人和我倾诉了自己的最近生活的种种不易。那时候我意识到,啊,人生的难题是一波接着一波的,一直存在的。不是说你拥有了什么东西,你获得了什么头衔,你的人生就会一直一帆风顺下去。
与其期待着一个毫无烦恼的未来,倒不如看到那些危机和难题其实是对自己的历练。不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我觉得有时候你不能预测也不能拒绝命运给你丢的牌,但是你可以做两件事:
- 提前做好准备,练好账号,这样你有更多的技能帮你处理可能遇到的难题
- 在暂时没有遇到难题的时候,享受当下这一刻
蜘蛛网的织法
最近接触到的一个挺好玩的比喻。
前提:
- 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
- 我们也分为过去的我们,现在的我们和将来的我们
- 过去的我们织出了一张网,现在的我们正在面对这张网,思考该怎么织下去,而未来的我们会被现在的我们的举动而影响
能作决定的只有处在当下的蜘蛛,它可以继续按照过去的蜘蛛的图案织下去(让过去/习惯/思维定势决定我们的行为),也可以直接扔掉/无视过去那张网,重新织一张网。决定权全部在当下的自己。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张不一样的更适合的未来的网,那么你就不一定非要继续织曾经的网。要知道,过去只是过去,过去的重复堆砌是无法带你到新世界的。
做自己的含义
也是最近接触到的谈论如何使用愿景板的技巧,里面提到愿景板/吸引力法则不起效的原因是你并不相信你自己能实现这个愿望,所以你无法让自己处于那个频率/感觉中,因此你期待的未来永远不会到来。
我们为什么会不相信自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即便我们真的很渴望它。
- 我们过去的创伤阻碍了我们,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不配拥有
- 我们的愿望和真实的我们相差太远,这个愿望让我们和真实的自己离得更远而不是更近
那么什么才是真我呢?
我想真我不是一个已经定型的东西,而是有变化空间的。但是它会有自己的变化历程/使命,就像宝可梦小精灵的进化一样,你会变成更好的版本的你,但是你不会成为另一品种的小精灵。所以,实现真我需要:1. 你看见并认可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你不会想要厌恶自己、丢掉自己、成为别人) 2. 你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力,就像开发一个矿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