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它。这种困惑在年轻的时候会非常地多,因为年轻人选择很多嘛,在年老后就不会想那么多,因为也没什么可选的了,后悔和遗憾变得更多。
我发现很多我零零散散积累下来的概念,如果组合方式不同会推导出很多不一样的结论,这大概就是鸡汤文为什么怎么看都有道理的原因吧。
我目前看到的几个基本元素是:
-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固定的,一天24小时,以及我们假设自己能活到平均年龄
- 每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 在一个领域的成就是不能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在事业上的成功不会带给你在亲密关系上的成功)
- 如果想要发展某一个领域,你需要投入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
- 人的需求非常的多面与矛盾,我们既需要确定性也需要不确定性,我们想要被别人尊重和崇拜,我们有时又宁愿选择自私来增进自己的利益。
- 妥协和牺牲是生活的常态
在面对这么多的选择和不确定的时候,人的大脑会陷入懵圈状态,因为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理性可以处理的范围。在人生的道路选择上只有直觉和感性才能帮上忙吧。我现在觉得认清自己要的比认清世界要重要。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所以想要追风口的人其实很累,说服自己找一个大概率不会出错的行业的人也会隐隐有些遗憾在心中。但这些感受其实都是trade-off,追风口的人感受到了弄潮儿的激情和聚光灯,但是他需要付出的就是总怕自己选错和跌落的恐惧。选择大概率不会出错的人他会拥有很强的安稳感,但是他需要和更多的人竞争(因为挺多人也想要铁饭碗或者律师医生类的精英工作),他还需要不断麻痹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好奇。
我选择了的是: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的方式。我为此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极大自由,但是我也需要付出和别人比起来是不是不光鲜的担忧,我会不会节衣缩食地过一辈子的忧虑。
除了职业选择有很多的妥协和家家都有难念经的状态,其实我们的生活一直都是像马戏团里的小丑抛球一样。身体、心理、心灵的三颗球要怎么平衡呢?在短期内你可以选择把一颗球抛得很高,然后只玩其他两个球,但是当那个被忽视的球落下的时候没准就会砸到地上,然后你会需要更大的代价去捡起它才能重启生活。假如你平衡地关注三颗球,你还是会心里痒痒的,和别人比起来我是不是该做的更多,比如把事业这颗球抛得更快些。
三颗球的解释:
身体/头脑:对自己外形的打扮,对自己身体的管理,饮食;事业成功,荣誉,认可
心理:对情绪的感知,对五感的运用,对自我的觉察
心灵:感受到爱和被爱
最容易陷入的错误想法就是,如果我在一项做的好了,我理应在另一项也得到不错的成果。就像男性觉得自己如果事业成功的话,我的情场就会一帆风顺。女性觉得如果我长得很漂亮的话,我就该收获很多很多的爱。的确,他们都为自己的长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所以他们会不自觉地希望命运的回馈,但是命运的回馈只发生在你努力过的领域。这三个领域之间的货币是不互相流通的,你需要在三个领域都耕耘,你才会有收获。但是,你也可以选择不耕耘全部,而是集中火力攻一个领域。你会比别人在这个领域进步地快得多,你会享受这个领域更多的赞誉,但是你也要承担在其他两个领域的巨大缺失感。
我想这才是所谓的人生选择问题,在得到什么之前先反思一下为此你要失去一些什么。抱怨命运地不公和钦羡别人都其实挺傻,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世界只是以因果形式给你反馈而已。
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体会着隐隐地缺失感时,可以先锁定自己没投入足够的领域,然后你问自己,你愿意从现在做的好的领域里抽出时间汇到这个缺失的领域吗?你的回答可以时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答案是开放的,但是最后的承担者就是你自己。
至于我,我觉得成功人士的塑造30%来自家庭影响,50%来自运气,20%来自努力。所以,我不那么执着于成为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人,因为这件事情80%都不是我能掌控的。
我的座右铭大概是: 为自己做点事情吧,这样才不虚此生. 此外你所得到的都是命运的恩赐,对此常怀感激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