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什么都没干但又一直有事情的7月

你好呀,现在是2020年7月的娄依伦向你汇报这个月的故事。

这个月我干了什么呢?

经历了上个月的低潮期之后,7月份的我似乎又恢复了精力。6月时和心理咨询师谈话的时候,我一度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给自己放一个假。但是,7月份的自己似乎又没有这么糟糕,以及缺乏动力了。我中途纠结反复了好几次,毕竟需要做的待办清单还很多,语言学习、写毕业论文都还排着,应该继续推进。最后我决定这一次我要用和以往不一样的方式处理事情。

工作上:在月底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三篇约稿,科幻电影中的字体设计编译稿、艺术家采访稿、日本写字楼市场分析稿。除此之外,我在第三周的时候离职了vanguard gallery,在这里的体验了画廊的内部运作,但是自己实际经受的工作还是有些单调,所以做满了三个月就辞职了。开始对家具店感兴趣,踩点了一家喜欢的家具品牌店。

我这个月还尝试缩减开支,成效不错,减少了差不多一半,可见之前我是多么随意地买买买。如果开始工作的话,打算要先存下一年的紧急备用金,这样我就需要知道我每月的开支所需。我其实三年前就开始记账,但是一直没敢分析自己的账单,因为很害怕面对数字。

社交上:这个月很神奇地是我只见了一个人,其他的虽然约了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没有成行。在月中的时候有一次Panic的经历,我采用了和以往不一样的方法,之前我都选择独自呆着等Panic过去,但是这一次我直接打车去同学家倾诉加求助了。即时镇定和帮忙理清思路的效果似乎不错。

学习上:本来想着写我的毕业论文,但是到最后也没什么进展。韩语的私教课在继续,日语因为停课了所以也断断续续的。阅读量依旧很大,估计这个月看了近8本书吧,需要增加日语书的比例。

娱乐上:因为需要写稿子,所以去西岸的画廊区逛了逛。这个月最大的成就就是主动给自己放假了一周去云南玩了一下。我偶然入住的一家沙溪古镇的民宿里,我遇到一对租了地皮20年,自己设计了院子的夫妻。哇撒!我之前一直觉得中国无法这么做,因为没有私人产权,需要去私有制国家才能实现我设计房子的想法。租20年也是一个思路,毕竟我们本身住在一个地方其实也不会很久,不一定必须要拥有,重要的是过程和体验呀。

身体上:继续进行我的芭蕾课,芭蕾的恐怖之处在于它的学习是按年计的,不知道何时能跳上波士顿胡桃夹子熊的舞步。这周只进行了一次心理咨询,因为把频率降到了两周一次,然后旅游又推迟了一次咨询。去医院检查了牙齿,噢,我的蛀牙和智齿,牙齿好贵!!

这个月我学到了什么呢?

1.秋千原理

这个月读到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里面介绍了秋千原理。摘取片段组合一下的话,大概是以下的论点: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即便如此,人类总是去追求特定的一面,一味地追求“积极的一面”,“好的一面”,“快乐”,“成功”。这种只追求一面的行为,势必导致当势态向相反的一面发展时无比失望的情绪产生。

能看清秋千全貌的人,就会知道“看似获得了一面,实际上也失去了另一面”。

正因为荡秋千的人态度有问题,所以才会感到苦恼,不要只是期待“某一个特定方向”,站在旁边观察的话,就会看到秋千的全面就是左右在摆动,荡向“右边”好的想法不成立,荡向“左边”好的想法自然也没有意义,“左”和“右”的价值没有丝毫之差。但是站在秋千上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会有一个错误的幻觉“向前=好”“向后=坏”。

不同人有不同的取向,假设有两个人,一个是向左发烧友,一个是向右发烧友。当向左前进了4步时,向左发烧友欣喜若狂,“我获得了四个荣誉的向左”,但是向右发烧友看到的是:与其说得到了4个左,不如说失去了四个非常重要的右。两者因为视角的不同,自然会产生分歧。

这让我想到了三件事。

第一,一些自诩为独立女性的人,会骂那些想着结婚和生孩子的女性“婚驴”。“天呐他们没有自己的事业吗?只想着生孩子,只是一个繁衍工具。” 同时那些特别重视家庭生活和喜欢孩子的女性会说:“奋斗这么苦,赚了这么多钱有什么用。没有男人要她,连孩子都没有。家庭生活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本啊。” 在我看来,两者的互相贬低都没有意义,因为这就是秋千向左走,向右走的问题。最糟糕的处理方式是在左右发烧友之间的互相徘徊,在选择当个“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时候,却无法变得洒脱,要用反对侧的价值观去衡量自己。我的想法是,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没有错,但是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要用两套相矛盾的评判标准来衡量自己,这样你永远无法得到满意的分数。

第二,我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学到劳动力供应表时,老师说介绍道:“X轴是劳动报酬,Y轴是闲暇时间,有些人会为了保证闲暇时间,放弃金钱。” 本科的我觉得这个假设非常奇怪,要是我的话,肯定愿意多工作。但是,现在的我却认可了闲暇时间的重要性。我想法改变的原因是, 本科的时候我非常有事业心,我想向世界证明我的价值,赚到的报酬就是我的价值体现。但是现在的我则想要提升我的人生体验,所以闲暇时间就是自由去选择不同体验的前提。

第三,我曾经看过一句话“策略就是取舍,一个策略的反面是另一策略。” 我的定位是分享积极向上的高质量内容。这并不是一种策略,因为没有人会想分享负能量的低质量内容。所以如果真的要定位的话,就意味着取舍,而不是选择把所有的好词都加进来。我选择分享日韩艺术就是一种定位,因为它的反面可以是欧洲艺术、美国艺术等等。秋千原理说的也是这样,你不可以同时存在于右边和左边。接受不完美的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秋千原理告诉我们的就是,享受人生,接受它的起伏感。并不存在什么好和坏,低潮和高潮,那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意义,实际上我们只是在秋千左右晃动而已。

2. 坚持和拒绝要搭配使用

我大概在大一或者大二的时候,处于迷茫期看了很多的鸡汤文。鸡汤文的建议各不相同,不禁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又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坚持。我那时候不知道如何判断,所以就找所有鸡汤文的共性。既然所有文章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坚持的重要性,年轻人不要浮躁,那么我就从这一点开始做起。之后我很多的计划和目标都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规划的,语言学习计划更是如此。在学语言的时候,我其实想得不单单是这个语言可以为我打开新的世界,我还想着我利用这个枯燥重复的学习过程,让自己不浮躁、沉静下来等一个很慢才会出现的结果。

那时候我给自己下的死命令就是:如果你真的想完成一件事情,那么你就该每一天每一天都不放过,从一天一天的积累开始。无论是5点早起,还是疯狂阅读,我很多的目标都使用了这个方法。

但是这个死命令的负面作用也慢慢浮现了出来。如果我某一天没有完成当日应该有的积累,我就会开始谴责自己。为了保证我每天都有积累,我得保护自己的时间,所以我拒绝了别人的社交邀请,我也逼着自己呆在室内,呆在桌子旁边。当然,这种主动地压抑自己的想做的事情,让自己的每一天变得非常千篇一律机械化的行为,自然会引起反弹。所以每隔一阵子,我就会情绪暴躁一次,我会用饮食来狠狠报复自己。我难以放过自己,我觉得因为我不够努力,我再逼自己一点我就能完成那天的待办事项。

后来我的精神经历了彻底关机的状态,在抑郁的时候我没办法做任何事情,我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以此为契机开始的心理咨询中,通过咨询师的反馈我知道了自己对于自己的要求是多么的苛刻和不近人情。咨询师试图让我知道,我要首先照顾好自己,才可以有动力和激情去努力。不要将自己的情绪视为敌人,让自己的理性统治一切。压抑到一定程度,你的情绪就会反噬你,让你做出一些自我摧毁的行为,这是你的情绪在警示你,不可以再这样超负荷地工作了。我的咨询师说,她一点都不担心我未来没有工作可以做,她反而觉得我会收到太多的工作邀约,然后都答应下来压垮自己。你一定要懂得拒绝。她说的对,我特别容易忽视我的情绪,知道它溃堤。

咨询师的意见:重视你的情绪,当自己不想做的时候,放过自己。

我的个人准则: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要有积累,坚持到底。

这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我如果听从自己情绪的指引,让自己休息,这样就不能达到我坚持的目标了。而且我总是抑制不住地快速接下别人的任务,给自己加更多的任务,最后即使我告诉自己要再坚持一下,我也难以维系。

我在云南旅游的时候,我突然想通了,这两个规则要如何调和。关键就是:识别更高价值,更符合我最高目标任务的能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这种来者不拒地努力方法并不能长久。我时不时的低潮期就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我更需要懂得拒绝,懂得选出那些效率更高,更符合我最高目标的事情去做。

这么一分析,我发现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是比坚持和爱护自己更高一层的元能力。如何拥有更好的判断力?搜集更多信息,经历更多,适时总结。

2020年7月31日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