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现在是2021年2月的娄依伦向你汇报这个月的故事。
这个月经历了很多的转折,经历了春节回家乡的挑战,和男友正式分手,重回到上海找房搬家,正式提交了我的毕业论文以及准备第一份工作的入职。因为经常变动的状态让我日常流程经常被打断,也增加了休息日天数,净个人提升时间无法保证。
这个月我开始了HTML 5的学习,韩语初级下网课。本月一共看了17本书(个人成长类6本,个人形象类6本,心理类3本,社科1本,艺术1本)
健康上,提高了心理咨询的频率到了3次,举铁健身5次,脊椎并不太舒服还去医院拍了一下CT,虽然问题不大,但是未来要更加注意体态。
社交上,见了外公外婆,还参加了大姨的年夜饭,见到了哥哥和他的妻子。初中朋友4位,小学朋友2位。
生活上,提高了自炊的频率,继续做手工(戳针、积木、搭小屋),拜托朋友妈妈帮我的星黛露玩偶做了一件公主裙,组团玩了一次密室,一次泰式按摩,看了一次展览(佐藤可士和设计展,质量不高)。
这个月我学到了什么?
渴望受到夸奖的我
回顾我的这一段恋情的时候,我发现我最舍不下的,也最为感谢对方的一点就是对方对我的肯定。感觉他是我遇到夸奖我次数最多的人,而且是毫不犹豫、笃定地认为我已经做得不错了。也许别人会认为我的耳根子太软了,这些只不过是花言巧语。但是这段感情的确让我更有自信,更爱自己,也了解到新的生活态度。除了互诉爱意之外,我的能力和外在形象都获得了肯定。这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氛围。
无论是我的家庭,还是整个教育系统,以至于社会都是以挑刺为主要功能的。在我印象里,我的父母就很少夸我。即便我开开心心地和他们分享我的成就,他们也不会立刻祝贺我,第一反应是我有没有可以继续努力的空间。不要骄傲,不要以为你做得不错了,不要尾巴翘起来。如果我做错了事情,那么我父母的反应并不是安慰我,而是进一步责备我。你是不是应该更早想到这个可能性?别人都做了什么,你为什么没有和别人一样做,导致了你一个人出现这个结果。
他们唯二可能夸我的情景是我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内心几乎崩溃,我的父母会肯定我一下,修补一下我的自信心。或者我很严肃地反问他们:我真的这么一无是处,你们觉得我做得很差吗?我的父母才会反驳:没有,你做得不错。但是除了以上两种情境,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第一反应还是挑出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外貌上,能力上,还是行动上。
可能这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他们担心我会骄傲导致失败,所以遵循的教育理念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自信的人远远比骄傲自满的人多得很。无论是学校按扣分制给成绩,还是无处不在的排名,其实都在提醒在教育体系里的学生,你还不够好。社会中更是存在着无数的比较,薪水、地位、买的用的等等。
父母对于孩子的反复提醒最后会内化成孩子自己内心的声音。是的,我在心中也是苛责自己很多。我时常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我是不是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而且,病入膏肓的部分是我不可以为自己骄傲,我不可以感到幸福。因为感到幸福意味着我停止了进步。
我写上以上并不是为了申讨我过去的家庭经历。相反,我的内心反而产生了一丝悲悯的感觉。因为我的父母这么对待我就意味着他们之前也是这么被对待被教育。他们被自己的父母还是周围环境提醒着,你还不够好。所以,现在的我并不祈望过去的我如果收到了很多的夸奖和认可就好了。因为你无法要求一个有匮乏感的人给你丰盈感。而且我也不想一直等待着别人告诉我,我做得不错,我已经很好了,这样其实是把认可自己的权利交给了对方。
虽然分手了,但是我还是非常感谢我的前男友,他让我对自己的外貌还是能力都更加自信了。但在今后,我要开始尝试自己给自己肯定才行。
与过往的自己断连
这次回家乡的时候,我特意绕道到我小学所在的街区。整个街区变了很多,一度繁华现在变得萧条了,我的小学也经历了改建。在小时候我觉得很大很高的假石,现在看起来这么小。曾经买不起的高昂文具店,现在已经换了店面,其实即便它依然开业,现在的我也可以轻松买下当初我只能看看但是囊中羞涩的东西了。每次回家都要走很久的放学路好像也变短了。感觉往事仍历历在目,但世界已经变了。
在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也分享了我这次回访小学附近街区的感受,说着说着我的眼泪就落了下来。我的咨询师问我你现在是什么情绪?我说我觉得我和我的过去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我可以看到她,但是却无法触摸她。咨询师还问我,如果现在的我遇到了过去的我,你觉得过去的我会说什么?我回答道,过去的我大概会说:姐姐你好厉害,出国了这么久还会说这么多语言。但是现在的我却不知道该和过去的我说什么?分享什么呢?分享我的烦恼还是我的考量?她可以理解吗?或者我更希望她不要理解了,过去的我就还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呆着比较好。
如果人的一生的确存在过黄金时代golden time, 那么我的小学算是我迄今为止的黄金时代了。那时候并没有互相比较之心,在享受过程的时候事情就做成了。
我对心理咨询师讲述的时候,一直用的都是追忆的口气。咨询师问我:你是不是觉得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已经离得很远了。我说:是的。我们没有继续往下聊,但是看咨询师的神情,我想她好像还存着一丝希望,她想帮我和过去重新建立连结。那么就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对被植入信念的取舍
记一次用慢镜头理解自己情绪的经历。
有一天深夜我突然很想吃核桃调蛋和韩式炸鸡,于是我就点了两个外卖。炸鸡外卖很顺利地送到了,但是核桃调蛋却迟到了,更糟糕的是外卖员找不到地方,所以他打了我好几个电话。我本身就不爱接电话,更何况是深夜电话。等电话接到第三次时,我说我不要这份外卖了,不要再送来了,就给你吃吧。
当时的情绪很复杂,我既有感觉自己吃亏的感觉(因为了付了钱但是没有拿到食物),也有焦虑不安的感觉。说实在的,我完全可以下楼去拿我的外卖,但是我觉得不安全所以就干脆放弃。
在第二天,我才突然想通了我的焦虑不安感来自何处,我没有勇气下楼拿外卖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的父母从小给我灌输的信念:在天黑出门是很危险的。
之前我在海外旅行的时候,7点之前我肯定会回到宾馆,这一次点深夜外卖也是这样,在晚上我就会进入防御模式。说实话,我知道我的家乡治安很好,但是父母的这个信念让我产生了额外的焦虑和不安。我虽然没有被蛇咬过,但是我已经一直在怕井绳了。
在意识到这一个信念之后,我面临了一个新的选择:我是要继续接受这个信念,还是用另一个信念去替换它?
我目前觉得“天黑少出门“这个信念并不是一个很糟糕的行动建议,所以我决定不刻意改正它,我也对当晚惴惴不安的自己释怀了,我也不再为那损失的外卖费用感到心疼。
这个小小的故事提醒了我,有时候我们的生活中会好像没有由来地心情很复杂,也许就是某个信念在作祟。这个信念可能是家庭给你的,可能是朋友给你的,可能是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的,也可能是所处文化背景所暗含的。
这些让我们在无意识情况下被深深影响的信念组合大概就是决定我们命运的操纵线吧。只有觉察到他们才有机会改变他们。
2021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