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洋中寻找锚点的3月

你好呀,现在是2021年3月的娄依伦向你汇报这个月的故事。

最大的转变是我入职了新的公司,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随之而来的就是租房的事情,签完合同之后的一个月里在陆陆续续添置物品,而且我还花了一周刷白了颜色老旧的家具,订购了新的窗帘。工作到现在差不多入职了一个月,期间发生了换办公室和去参加秦皇岛的年会。本月的事件还是挺多的。

生活上,我一共参观了三个展览(AIM建筑事务所, UCCA沙丘美术馆,阿那亚艺术中心),参与了一次插画师分享活动(加到了喜欢的艺术家微信),在琐碎的时间里继续举办上海第一肉桂卷评选活动,本月大概试吃了5家肉桂卷。本月最为满意的甜品是漏奶华。

个人成长上,阅读了7本书,心理咨询3次,更换了手帐记录方式,导入了颜色去区分内容,网页设计编程和韩语的学习依然在进行,但是速度缓慢了很多。

人际关系上,见了五个人,两个工作认识的,三个是曾经的同学。我换掉了自己家里的洋娃娃,在慢慢走出分手的阶段。

在个人形象上,锻炼的时间因为事件和工作而不规律了很多,现在还在寻找穿插运动时间的方法。衣橱的整理和个人服装风格的摸索在继续进行。

在金钱上,这个月的支出有些超额,也没有按照预算来规划,收到了之前的一份Wallpaper稿费

这个月我学到了什么?

照顾好自己

入职一个月的最大感受就是,职场人的身份对我个人管理的要求更高了,因为白天的八个小时再加上通勤事件和加班时间,剩下的时间和精力便所剩无几。在真正开始全职工作之前,我曾以为只要按时下班,回到家我还是能有自己的时间。但是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因为回到家的时候剩余的精力值非常不确定,而且很可能是所剩无几。从这个层面来看,我还是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领域,不然的话,每一天将会非常度日如年。而现在即便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少了很多,但是工作也能算成我想做的事情的一部分。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有些回答是从时间维度去考虑的,下班准时以及假期的时候不加班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前提,即工作与生活有着一条界限,而且要自己去坚决维护这条分界线。而我现在发现更好的方式也许是超越界限,让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分界线模糊起来,这样就没有被迫去工作来换取生活时间的委屈感,随时随地我都在建立我的事业,同时我也随时随地在生活着。

上述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情况,但是这个月我经历了多次的精力透支情况,带来的反噬就是我回家不想做代办事项,我想吃甜食和垃圾食品,我熬夜看视频,我不做护肤流程等等。我的咨询师反复提醒我,我一定要照顾好我自己。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比之前做得更好了,我现在不是以事优先,而是以我自己的感受优先。之前我可能会逼着自己完成待办清单,或者把未完成的待办清单集中在周末一起完成。但是我现在能够理解我的身体和感受,所以即便没有做待办事项,我也会安慰自己。

真实世界和模拟世界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环境变化,从子宫,到父母照料的小家庭环境,到学校,到大学,到实习公司,到正式入职公司,到商业世界。在这一条光谱中,左侧是确定的世界,右侧是不确定的世界,人就在这条光谱上寻找自己能够忍受的最大不确定性,以及不断怀念生命之初的那个温暖安全的环境。

和大学比起来,工作的世界更加混乱不堪,截止日期、任务内容等等总是在变动,这对人的适应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便是工作的环境其实也不是真实的世界,作为被雇佣者每个月领固定的工资,在雇佣者创造的小环境里工作,这样的氛围其实削弱了许多不确定性。

然而在我们每次寻求安全感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在减少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去当公务员比当商人更有安全感,但是也少了很多发挥的空间。当一个学生比当一个项目经理更有明确的回报路径,但是也少了很多意外之喜。当一个学生是要交钱的,通过交学费让自己周围环境的变量减少。当一个职场人是收钱的,因为忍受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处理突发事件所以得到了报酬。

人可以忍受多么真实的世界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角色。那些公司所有者是首当其冲面对黑天鹅事件的人,中层管理者其次,然后是职员,然后是职员的孩子,然后是宠物。

跳进生活,享受所有

我会反复提醒自己记住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未来并不比现在更美好。也许是为了有一个盼头,所以大人们会告诉孩子,等你长大了事情会不一样;等你去大学了,就可以玩了;等你考下这个证书,事情会变得容易起来。但我现在意识到人生没有所谓的坎,只要过了这个坎,事情就确定了,就会欣欣向荣起来。无论是什么身份,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会不断遇到危机,遇到意外的情况。

因为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然后让自己在当下不断忍耐的策略显得有些愚蠢。因为你在未来也不一定比现在过得好,也许你面对的是更大的困难。我的潜意识里会觉得职位比我高的人过得会比我好,他们会更知道如何处理事情,更有经验。但是我发现无论是哪个级别的人,他们都在一团乱麻中寻找解决方案,级别越高,线头越乱。人在任何阶段都有着困惑和迷茫,都希望寻求确定性的答案,有着寻求他人的建议的需求。这种不断向外求的习惯性动作源于人们难以忍受不确定性和失败。但是事实显而易见,我们无法清除所有不确定性,我们也无法杜绝失败的发生。

不确定性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失败一样。失败和成功只是硬币的两面,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因为他们出现的比率而感到忽上忽上,只要保持一直在掷硬币就好。当我失败次数不够多的时候,不恰恰说明我已经把自己的环境简化了吗?我不但成功的次数不够多,而且我失败的次数也不够多。KEEP TRYING。

2021年3月31日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