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现在是2021年9月的娄依伦向你汇报这个月的故事。
经历了心力交瘁的7月和8月之后,9月是我的休假TIME!太棒啦!
虽然是休假,但是并没有完全隔绝工作。在9月初和9月底各有一个需要通宵的展览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周汇报的项目。9月时尚跨界展览的结算与盘点部分也与我相关。这段时间算不上完全escape,更像是暂时地降低了我周围的压力,让我可以停下来喘口气,整理一下思绪。
第一周的时候感觉还在恢复,一边处理未完成的工作一边休息(苏州诚品书店+日式汗蒸),时不时有些恼怒和疲倦。第二周的时候在缓慢充电,来到了松阳的山间酒店住了五个晚上,周末去了沉浸式和平饭店剧本杀。第三周的时候,我和咨询师说我已经差不多恢复了电量,然后安排去北京看一下设计北京展会、北京公司门店和北京家具店。第四周的时候,也就是写文章的当下我感觉很好,尤其是想到还有一周的休息时间。我去了宜家勘查情况、参加了喜欢的衣服牌子other stories的开幕日。
这个月把咨询频率维持在高频的一周两次,想利用这段休息的时间调整思绪。健身房五次举铁,三次放松课。本月阅读数量为22本书,10本心理学相关,6本社科,4本个人成长。
本月的亮点应该是社交部分,第一周的时候能量在负值,所以没有见人。后续随着能量的恢复,我见人的频率也上升了,参加了Bocconi校友会,和Summer姐与大学后辈吃了饭,和北京的不同同事们(离职的/在职的)聚了好几次,参加了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见到了高中的好朋友,研究生同班同学、研究生同校同学约了一次夜间party。
这个月我学到了什么?
机遇自然会填满空白,需要人为地创造空白
如何定义运气和努力的区别?运气就是100%不需要我的介入,但是自然发生的好事。努力就是100%靠我的汗水灌注的好事。如何成为一个运气更好的人?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幸运?按照以上的定义是不是需要我们对生活的随机性接纳,而且放手一些,给生活留一些空白,也是给不期而遇的好运留一些空间呢。
在这休假的一个月中,我事先并没有什么计划。因为当时的我只是感到非常疲惫,迫切地需要休息的时间。而现在回顾起来,却发现我这个月过得非常丰富和多彩,并且我没有在其中主导,我只是去接受他人的邀约和建议。
这让我意识到,生活总会填满我们的时间。但是如果事先留出一些余白,不再那么计划性,那么生活会变得不一样一些,更有惊喜一些。空白=可能性 。由此也可以延伸到清空大脑的必要,
如果一直以来都通过不断努力和不断延长待办清单来获得从内而外的机会的话,未来也许可以试一试去接受那些从外而内的机会。
不需要自律和自我恐吓的生活
YouTube上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博主,他信奉的是人生应该不断去追随新的体验,所以他离开了祖国,不断地更换国家生活至今已经18年了。他在分享自己的人生哲学时提到为什么他可以做到这么得有内驱力,那么得自律。原因是每一件他在做的事情都是他真的想要实现的事情,所以他不会找理由和放弃。
当我们说自己没时间做某件事的时候,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不觉得这件事情足够重要。当我们说想要实现什么,却总是放弃的原因是,我们内心想的是:如果实现了最好,但是没有实现也不坏。这让我想起那句忠告“做余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从《人生算法》中,我读到一段话它主要是击破复利的谎言。虽然复利的效益惊人,但是大多数人都无法长时间地抓住一个选项不去更改,除非被套牢。况且现在的社会环境变化得如此之快,10年前成立的方法,现在就不再适用,复利的雪球总有一天会停下来。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应对方法就是实现局部垄断,想一想什么是你独有的,只有你才能做成的,比如陪伴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你的一生。
这点也和知名推特博主Naval提出的人生策略:产品化你自己productize yourself 相通。他提到人的天赋在于特殊知识,那些不能通过培训获得知识,因为如果能通过培训获得 那么别人就可以接受培训获得,然后就取代你。在真正的好奇心和热情的驱使下,我们将能发现特殊知识,而不是盲目追求时下的热点。创造特殊知识的过程,对你而言来说像是在玩,但是对别人来说却是工作。
产品化你自己,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 这对我来说是真的吗?
- 我在投射的是我自己吗?
- 我在产品化它吗?
- 我可以规模化它吗?
- 我可以用人力杠杆、资本、代码或媒体去放大它吗?
不要容忍生活中小剂量的毒药
这个月来到北京,被高中同学的租房情况所吓倒,我进门的时候是一片杂乱的门厅,厨房内的瓷砖包着一层油渍,厨具也脏脏的,干货被杂乱地堆在侧桌上。走进卧室是不平整的墙壁,小小的床,局促的空间。转身走进洗手间,首先灯不亮,而且灯罩已经不翼而飞。过于简陋的浴室设施,头顶挂着脏脏的浴袍,洗浴用品被横杂地堆在一起,马桶盖是歪的。那一个瞬间,我感到我绝对不要来北京工作,如果我面对的租房环境是这样的。
但是,在第三天的时候我去了北京同事家里玩,和我的高中同学的租房环境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如果说我高中同学的租房让我觉得很糟糕,难以长住的话,我北京同事的租房环境就是让我反思自己的房间是不是可以再升级一下。同在北京,但是大家的居住条件却差距这么大。我想原因不只是租房价格和面积,更重要的是自己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维护。
这一次的北京之旅也让我回想到在上海住青年旅舍的回忆,那时候我只是因为作为中途歇脚,找了一个一晚100左右的青年旅舍暂住一下。我一进门就被满鼻的臭气包裹,左手是一个脾气很不好的老人的房间,右侧是卫生间,里面是蹲坑与强行塞进洗手间的洗衣机,根本没有办法好好地刷牙,更别说洗漱台上各种随意堆放的洗漱用品。窗子上有着铁锈,房门也是年久失修。进入了女生房间,足足放了五个上下宿舍床,中间的桌子上摆着前几天的外卖,脏脏的被子。在床上还躺着感觉半死不活的、毫无生机的女性,不断地刷着手机。在后半夜,常住在此的女生之间居然还起了争执,后半夜在吵架。
这两个回忆让我意识到人和人之间忍耐力的区别,以及人可以让自己陷入在糟糕的境遇中多久。北京的第一天我是震惊的,但是到了第三天我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强适应能力也让我后背冒汗,我们是多么容易让自己陷在糟糕的境遇中却不自知。人从小小的容忍和忍耐开始,然后开始适应,然后觉得生活本就如此,直到巨大的灾难来敲门。
偶然发现的心理咨询师周梵在书中提到:“其实,所有的受害都是无明造成的。无明会影响一个人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甚至会影响生命的所有领域:工作、金钱、健康…….其实,人生是可以避免在困境中艰难抉择的。
所谓困境,就是要么看不到出路,要么每条出路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情况变成现在这种进退两难或举步维艰之前,他们已经做了无数次的选择,才把所有的机缘都牵引聚集到这种状态。
只有生活在无数次无意识的选择之后,积累到足够大的冲击,人们才会意识到不对劲。这种觉知是被巨大的痛苦撞出来的。不幸的是,很多人对痛苦的忍受力异常强大,所以他们无明的程度也会很深。对自己的自动化反应没有觉知,就意味着你是没有自由的,只能任由自己被一股在自己体内,却毫无觉知的力量拖拽到生活的困境中。”
在坏事在萌芽状态就掐灭它,意味着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先有觉知,然后有行动。不要小瞧小剂量的消极能量积累出来的后果,要不就是让你每一天都浑浑噩噩,要不就是到后来变成一场难以招架的灾难。
2021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