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现在是2022年3月的娄依伦向你汇报这个月的故事
生活上,这个月应该是自我前年2020年回国以来,第一次完整地在家乡呆上了一个月的时间,也可以说是大二之后?因为之后就开始了留学生活,一年回一次的暑假也一般在上海实习。除了整理搬家的东西,组装一些新家具之外,这个月的的开头两周主要是寻找合适的健身房和瑜伽馆,因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所以也增加锻炼时间到几乎每天。饮食上,自然吃到了很多家乡的食物,而且我还开始自己水煮一些菜,生活节奏比上海的时候要慢多了,也方便多了(在上海出门动辄需要20-30分钟才能达到目的地)。我也回家看望了一次我的爸爸。
在第三周的时候爆发了一次很大的情绪沮丧,我猜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期前期荷尔蒙的不稳定,第二个是我发现我先前得到回家乡的信息是不完整的,这导致我先前做的比较和判断没有了根基。生活非常有趣的地方是,我离开上海后,上海立刻爆发了严重的疫情,居民都需要自我隔离,我又是逃过一劫。除了回国的酒店隔离之外,Covid期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遭遇过一次shutdown,也算是冥冥之中非常神奇的庇佑。
个人成长上,这个月一周二次的韩语口语课开课了,参与了4次心理咨询,参加了短暂的日中乡村振兴线上交流学术会,看了12本书。
社交上,见了一位高中朋友,一起玩了tufting,然后还线上参与了日本朋友Taka和Ai的婚礼,我觉得非常为他们俩高兴。
这个月我学到了什么?
先入为主的危险性
这个月正值冬奥会期间,中国和韩国网民有了一些分歧,国内社交媒体上洋溢着对韩国人的诋毁和不理解。在冬奥会结束后,正值韩国总统大选。我通过微博了解到一个讯息是选举成功的韩国新领导人反对女权主义因而赢得了大量中年男性的选票而当选。因为我正巧在一个语言学习网站上练习写作,就正好询问了一名韩国网友。她的回复是哈哈哈大笑,说新总统什么时候是反对女权主义的,她自己就是女性。然后给了我一个链接,是韩国分年龄段和分区域选票的详细分布。通过她提供的链接来看,男女投票和年龄段投票各不相上下,而且新韩国总统的获胜理由一定不是那么简单的反对女权主义,因为本身两位候选人的选票仅相差0.8%,可以用任何在政见上的区别因素去解释。
除此之外,我在上述的语言练习网站上不仅练习日语作文,也在练习日语作文。日语作文基本上24小时内就会被批改,而韩语作文则会被放好几天都没有人批改。当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的大脑第一反应就是韩国人果然没有日本人懂得知恩图报,我帮好几位韩国人批改了他们的中文作文,却没看到他们愿意修改别人的韩语作文。
韩国总统的假消息和作文批改速度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很相近。我突然就意识到我大概是受到了社交媒体上反韩情绪的影响。批改作文慢这件事情的最大原因是在那个网站的日本人比韩国人要多得多,自然日语作文就批改得快。再加上,我没有掌握如何让自己的作文被别人注意到的小技巧:1. 配上英文/中文的注解,让别人了解我想表达什么 2. 没有及时被批改的作文,再次上传能够排在页面的前面 3.加一些曾经批改过我韩语作文的韩国用户为朋友,这样在他们的页面上更能看到我的作文(曾经帮过你的人,很可能愿意再帮你一次)。做了上述三件事后,作文批改速度就提升了好多。
如果我没有主动地提醒我自己不要被先入为主地想法所影响,不要被周围的反韩情绪所侵染的话,我会从上述两件事中总结出以下结论:1.韩国算是完了,只要反女权主义就能上台当总统,韩国社会是有多割裂 2. 韩国人果然不是品行很好的民族。更可怕的是我曾经有过韩国朋友,也有过韩国男朋友,可以说是近距离和韩国人打过交道,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nice。即便是这样,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把韩国往糟糕的方向想。这和西方国家先入为主地看待中国和中国人的倾向有什么区别呢。这算是一种对待外部的敌意表现吗?人性使然吗?
想到这里,我不由觉得自己下评判的随意性和没有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草率下结论。很多的矛盾与冲突是不是因为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造成的呢?Be careful and be awaring.
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而是用来超越的
之前我和咨询师讨论要在上海找工作还是可以考虑家乡的工作(这个讨论的信息基础在我会到家乡后,发现我没有得到真实的信息,所以之前的思考过程不再适用真实情况)的时候,咨询师问我留在上海的理由,我想了很久,然后我告诉她:“最大的原因是我的同辈们大多在大城市,所以我觉得我是不是也应该呆在大城市。我怕错过什么,机会?可能性?” 这个事情延伸开来,我发现很多问题的存在理由其实是我觉得某样东西是必要的,所以我觉得没有它是一个问题。
等于说我们对生活的基本假设造就了我们如何看待目前的生活。如果我们觉得30岁的时候需要结婚,那么现在没有男朋友就变成了问题。如果我们觉得年老了需要有孩子照顾我,我没有怀孕就是个问题。如果我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补课的话他没办法提高成绩的话,关闭的课外辅导班就是一个问题。问题存在的理由是我们认可了它的潜在前提。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是要去想 如何解决目前这个问题,而是要退一步想一想,为什么对我来说这个是一个问题。
察觉到自己不相信自己的瞬间情绪反应
我回到家乡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我本以为我回来之后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用打卡上班),而且有更宽裕的生活,但是我回来后发现我妈妈给我提供的信息是假的。或者说她没有给我完整的信息,话说一半。当我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非常愤怒,我曾经这么努力地思考要不要离开上海,然后我思考的依据都是一些空中楼阁。我的大脑里就只有“我被骗了,我被骗回家了”这一个想法。我立刻就和我妈妈抗议了这件事情。
大概气鼓鼓了一两个小时之后,我不再对外生气了。我开始问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是我没有意识到我妈妈之前说的语气其实不够肯定,是我自己想抄近道等等。在生气之后的几天,我感到非常沮丧,浑身提不起劲来,大概到第三天我才慢慢恢复了生活活力,开始从低谷慢慢走出来。
等到次周的心理咨询时间,我把这件事情告知了我的咨询师。她听到之后显得非常吃惊,她说你的确会生气,而且你后续的沮丧其实是因为你不知道和谁发火所以就攻击你自己。你应该和你妈妈抗议她提供的不实信息,因为她在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和你没有坦诚。
那个瞬间我突然觉得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件事情我应该生气的啊。不是我的错,我没有做错什么。我之后的心情沮丧和低迷不振也是非常自然的情况啊。看到咨询师表示说她遭遇了这种事,她会很生气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允许了,被承认了。虽然我的第一情绪反应是如此正常的合理的,但是我自己却很容易否认它。在否认了我的情绪后,我就会陷入情绪低迷的状态。在情绪低迷的时候,我就感觉浑身提不起劲,对什么都没兴趣,只想看电视剧,点外卖,熬夜刷微博。然后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开心,但是我就是不开心,没有动力。
事情原来是这样,我的第一反应的情绪原来是对的。我是有多么得不尊重我自己的情绪反应和身体反应啊。我的大脑甚至都没有能力分析它们和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关联。OMG。
202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