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气

从周日开始提不起劲来,接下来就一直最低限度活力地生活着。只是想把deadline将近地作业完成而已,其他的东西都没去做。觉得自己好丧气,特埋怨自己,就给国内朋友打了个深夜电话粥,和我一起讨论这个心情。

我说:我想要做到1.2.3.4.5。但是为了做到它,我必然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所以我更意识到日拱一卒的重要性。因此,当自己没有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时候,我就特别伤心,特别埋怨自己。我怎么可以这样呢?我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的时间呢?你还有那么多应该做的事情没去做。

我的朋友说:你这并不是丧气吧。而且你这个内核非常正向的沮丧,听起来一点都不丧啊。你只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而已,你找不到你应该去遵循的标准是什么。不可以总是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

我说:哎,我觉得我在外面游荡地越多,我就越感到自己是一个文盲,自己的渺小和愚蠢。就像最近的seminar课,老师普及了一个新的政治观点:libertarian paternalism。老师先讲了什么是paternalism,然后讲了什么事libertarian,最后和在一起说了新的政治思潮。我越听,越觉得悲伤起来。感觉这些东西非常基础和常识性,但是为什么我不懂呢?我看到优秀的人越多,我就越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我的朋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处和难处,人是有限制的,不要和别人比较。

我思忖了一下,我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于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感到悲伤而已。我为别人的成就欢呼,也不想胜过别人,我只是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我的朋友说:放宽心,给自己放个假。在我看来,就是三四天没做正事,这很正常啊。

我觉得一点也不。我这一个学期出行次数很多,每次出去都需要调整,然后一天上课密集的话,我也没有精力做额外的事情,到最后没有额外的积累,想做的事情没有做。我给自己放假了,我让自己出去旅游了,但是旅游这件事情反而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真的是非常讽刺了。

和同学通话之后,我的父亲又因为订机票的事情和我打电话。他就一直皱着眉头,从看机票到付钱,不断地嘟嘟囔囔。买完机票之后,反复问我确定信息填对了吗?填错了也不能更改了,而且一般来说不会填错啊。我的父亲总是要从我身上寻求某种确定性,从我身上寻求安全感。但是,我正处于无法提供安全感,飘飘荡荡的时期呀。

买完机票之后,我提了一下上海租房的事情。他又开始觉得我花钱多,不珍惜钱,总觉得我没做好准备就开始汇报。我如何保证自己找到的是最完美的房子呢?只要租的房子没有糟糕到哪里去,我没有当一个超级冤大头就行了呀。我怎么能确定自己能租到的房子就是最好的呢?我不能穷尽我看到的房子啊?

和父亲通完话之后,我感到心情更加沉重了。罪恶感,罪恶感,罪恶感。真希望自己能早点自食其力呀。

压力的另一来源

在本周日,我本来打算结束我的心理咨询。

很不巧的是,在周六我和同学一起去逛米兰附近的小镇上的古着集市,逛到中途的时候,收到了我的爸爸的微信,问我在哪里,希望和我视频电话。他连续问了两遍,我以为是他想我了,就很愉快地在逛集市的中途,给他打了视频电话。

然后灾难就开始了,视频电话一接通,扑面而来就是斥责。斥责我不节俭,乱花钱,这种斥责一直持续了10分钟,我觉得又失望又有罪恶感。渐渐地我的眼眶就红了,但是斥责还在继续,我的反驳没有让情况缓和,反而我的爸爸开始翻旧账。“家里养不起你了。”“有哪个小孩会和你一样,这么会花钱。” 怎么每天都能刷卡?”“你以为父母赚钱很容易吗,就是因为你自己不赚钱,所以才会花的那么随便。”“我的养老金都要被你花完了。”

然后,我的妈妈看不下去了,就把手机抢过去,安慰我。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我爸爸满腔想要数落我的热情。

我觉得,被斥责经济方面,是我感觉最无助的话题。因为我无能为力,我还是一名学生,更糟糕的是,我是一名留学生。如果我是一名国内上学的人,一年就几千的学费,但是我的留学生身份让我所有的花销都是以万为单位的。经济独立根本不敢想,我去哪里找这么多万呢?国外的日常消费水平根本不是写稿能够负担的。我除了依仗父母的经济支持,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每次受到经济方面的指责,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米虫,恬不知耻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

我觉得很有罪恶感,我觉得很内疚,觉得很自卑,就很想补偿和回应爸爸的期待。但是,我喜欢的职业方向又是艺术相关的。在本科的时候,我和爸爸就爆发了关于职业选择的冲突。那一次,我就撑不住,觉得在满足父母期待和实现自我上难以调和。我觉得压力很大,我一边要承受着选择不熟悉的行业的迷茫感和恐惧感,我另一边又要处理自己对于无法满足父亲期待的罪恶感。每次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特别糟糕,我做的努力都是在做无用功,我所看到的价值都被贬低为边角料。我做的选择只是年轻人幼稚,不知道生活残酷。

为何家会伤人呢?你以为会站在你这边的人,最后支持你的人,反而是最不认可你的人。

我和我的咨询师说了这个困扰,说到中途,我的声音就梗住,说不下去。每次提到来自父亲的压力,我就特别情绪化。我对我的咨询师说:“其实我知道,不是每一对父母都爱自己小孩,也不是每一对父母都会支持自己的小孩的决定。我和我的父母差着几十年的时光,世界变得很快,我们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有着代沟很正常。我觉得重要的东西,他们不一定能看到价值。虽然我的左脑可以理解,但是我的右脑依然感到受伤。在大样本上,我可以理解和解释我的现状,但是在小样本上我不能放下。我大概希望,我是那个幸运的小孩,我的父母又爱我,又能支持我的选择。但是看来,我并不那么幸运。”我接着说:“而且,我觉得在可预见的至少两年内,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我还有一年的学业,应届生的工资也很少。”

结束了咨询,我问了几个朋友他和他们父母的关系。我一共问了三个,一个告诉我,她和父母发了很长的微信,然后父母就没那么逼她了。一个告诉我,她的父母觉得支持她选择是天经地义的。还有一个男生朋友最近有些焦虑症症状,正在肄业在家修养。我说:你父母真好啊,让你这么快回来了。他说,这不是自然的么,他们还鼓励我下周出去玩。

问了一圈之后,我感觉更悲伤了。我还记得,我在抑郁症爆发的时候,我的父亲一直一直在阻止我回国。“休学,你想都不要想。休学了,你以后找工作怎么办。”“不就是考差了,睡一觉就好了。”“我和你讲,你敢给我休学!!” 最后,还是我自己一鼓作气买了机票,飞回了国。

好悲伤哦。。。真的好悲伤。

周六被父亲骂了一个狗血淋头之后,我就陷入了低迷。周六、周日、周一都没有动力做事情。一直躺在家里,刷剧、刷剧、刷剧。幸好因为之前的心理咨询,我改正了压力一大就暴饮暴食的习惯,不然我会更讨厌我自己吧。

现在是周二早上,我觉得自己恢复了一些动力。在写这篇文章的中途,我还是抑制不住开始哭了起来。

 

 

 

 

两分法思维

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特定就是倾向于非黑即白。这个特点呢,有两面性。

好的一面是我不容易放弃,一件事情只要开始了,我就会一直把它挂在心上。例如语言学习,学飞机的想法等。我只要和自己承诺了一件事情,并将这个计划开始了,我就不会停下它,反而不断反复提醒自己计划的存在。

我对于追求平均以上的成绩有着超乎想象的执拗。首先,我觉得觉得自己就是平均之上的那块料,因为这是过往的成绩给我的反馈,让我把自己划入了这一块。随后我就会坚持自己的定位,而不会因为单次搞砸而质疑自己的能力。因为将自己划入了平均以上的范畴,所以自然而然对于自己的作品也是平均之上的要求。低于平均,等于不及格,等于失败。

坏的一面是我不能忍受灰色和延迟。

如果一天没有完美的开端,我就直接放弃这一天。如果我的想法有一丝抵触,我就会想要取消社交约定,将这一天划为自闭日。开始了吃饭,我就会吃到撑为止,一定要吃下我开封了的食物。

这个特点,在长期上帮助了我,让我始终记得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在短期上却阻碍了我的行动,因为我会直接将一天分为颓废日和奋起日,而不能在偷懒了一俩小时后,调整心情继续做事。

如何克服?或者如何建立系统躲开负面效果?

 

mentally break down

12/9-1/9 没有情绪风暴造访第一个月

1/9-2/9 没有情绪风暴造访第二个月

2/9-3/9 有坏情绪的瞬间,因为我的男友给我的压力,还有和他社交的压力。除此之外,我还对自己的效率低感到自责。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是因为社交关系和一个接一个的旅行计划让我应接不暇,我的心静不下来。比如我现在,就有学习的动力了。我的动力就像潮汐一样,涨涨落落。

自我评价在升高,对自己的正面自我暗示也在增加。我现在开始非常坚信:我是无条件值得被爱的,也是能够无条件爱人的。因为相信了这句话,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安全,幸福感也一直维持的很高。

对于不适合的朋友,我会更快地说抱歉,然后抽身走人。对于亲密关系,我想我需要在交互中理解自己的需求更多。

和食物的关系,现在变得有些缓和了。因为看了咨询师推荐的书《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 Judith Orloff 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敏感型人,如果摄入很多糖分和垃圾食物,食物的能量会让我觉得更糟。这么想,我觉得为了防止心情变得更糟,不要用那些坏能量填充自己。

我现在的心理咨询就是因为暴饮暴食问题开始的,现在似乎有所缓解,还需要持续吗??我感到我的咨询师的心智大概就比我年长2-3岁,我们更像是平辈的交流。

圣地亚哥徒步之旅

刚刚结束了一项遗愿清单:走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按理来说,徒步者应当心中怀有一个问题,在徒步中不断地向内挖掘与求索问题的答案。但是,刚开始我就没有什么困惑存在,即使走完了6天118公里,我也没找到那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更谈不上找答案。

但是,让我有点惊讶的是,同行的人觉得我的心智非常成熟和理性,自我发展地也很完善。我本人并没有这个意识,因为看到了 自己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和改进的地方。

在徒步的时候,不断在脑子里回荡的词组是:选择有道德的生活与广泛的学识。这是我在看今年我的偶像查理芒格生日致辞离看到的。当时我感到很受触动,很多事情不是没有必须做和不能做,而是我选择怎么做。

我认为人应当有着美好的品质,即便别人做不到,或者因为这么选择反而会受损,我依然想要选择有品格的生活。人的一生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所以姿态非常重要。A happy life is impossible, but you can choose a heroic life path. 衡量我的只有我自己的本心,外界与数字都只是参考。我想要如何活着,靠着怎样的标准活着,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其次,我认为如果闲置自己的资源是一种浪费。人一出生就携带着两大资源:身体与大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大脑复杂程度,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是一趟追求颅内高潮的旅程。身体更是如此,它有如此多的潜力,也有局限。借由身体来锻炼自己的心智,并保证自己始终有状态去追求更高的智识。

只有保持一个好的情绪状态/能量状态,才能高效率地运转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所以自己的想法,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都在影响着我的发挥。适度地提高与降低自己敏感度,让自己处于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

拉回我的标题:徒步。

我得说,我不喜欢徒步这项运动,可以确定了。虽然我走完了全程,但是这项运动无法给我带来冥想效果。现在感兴趣的运动是滑雪。

职业思考

年轻人的想法就像在漂浮在空中的云,变化多端,每隔一阵子看它,就变了一个模样。

我夏季在实习的时候,想着的是进入艺术市场,互联网向中产阶级卖画。研究生第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对经纪人工作感兴趣。到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想法变成了国内外版权相关工作。现在是第二学期中途,我开始对心理咨询行业感兴趣。

我依然觉得两年前作出离开财务路线,选择文化路线是正确的。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大概都不能带给我想要的体验。我的确更深地被人文方向吸引。但是,离开了财务领域,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加简单,因为文化行业更加冗杂与包容多样性。在这新的行业,我应该如何定位我自己呢?

回顾起来,喜欢一个人呆着的习惯是从初中开始的,和侦探小说为伴的日日夜夜,不需要考虑人际关系。高中的时候,虽然我做到了左右逢源,但是也是那时候开始接触更加深刻的书籍和话题。本科的时候,我开始感受到自己变得更加内向,不想再在人际上消耗精力,反而转向了自我建设。研究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自己的情绪和能量愈发敏感。我不害怕结识新的人,但是我会主动避开社交。

不知不觉,与人开会、与人聚餐都会让我感到非常负担。我对于一个人呆着的时间要求也愈发坚定。

如果想象自己的理想生活:

  1. 和宠物与花草呆在一起,有一个小花园,有一只狗一只猫
  2. 想去世界逛一逛的时候,就可以收拾行李走人
  3. 可以自立,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害怕被裁员

这么想的话,自由职业非常适合我。当今的科技发展也赋予了人们远程工作的可能性。

如果我选择了自由职业这条路,我需要牺牲的:

  1. 别人觉得你很光鲜,觉得你很厉害。
  2. 大公司的平台
  3. 国际化的大项目

如果我选择当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策略是:

艺术、剧场、音乐方向的随笔分享来塑造个人风格

一对一长期咨询来建立现金流

像欧文亚隆一样,利用来访者案例写心理学小说(20211002update 我发现这么做是违背咨询师伦理道德的,需要保护来访者隐私)

在正式独立之前,找到一份公司的工作支持自己的咨询师事业。

瞬间被虚无感挟持

周一从巴黎回来之后,周五又要飞巴塞罗那。在这期间的几天,本来我应该捡起我的语言学习和阅读,但是却没有开始。

我被以下几个虚无的,曾经造访过的问题困扰。

我走到现在到底是因为我的家庭,还是因为我的努力?

适合我的生活节奏到底是什么?

我到底未来要干什么?

被这几个大问题,难以一刀切的大问题击中之后,我的大脑陷入了僵死阶段,直接开始了渴望食物和刷剧阶段。人会让自己有事情做,来拖延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我现在就是这个状态。

今天早上走了四站去吃KEBAB的时候,突然我意识到,没准是因为我给自己的语言学习任务让我感到压力,所以我才去逃避它。逃避它之后,脑子总需要填充一些东西,所以我让自己陷入了巨大难解的人生大问题之中。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人生大问题,我开始用时效性高的消遣活动来填补我的时间。最后我明明只是想逃避一下耗费精力大的任务,变成了在哲学问题下逃避生活的状态。

年轻人的迷茫真的分析起来,就是想太多而做太少吧。

我这学期本来是想要:

1 意大利语学习,韩语学习

2 输入:阅读与美术馆、剧、音乐会

3 个人形象

语言学习:

不再背课文了,给我的压力太大,虽然收益也很好,但是让我无法坚持。回到原来的反复浏览记忆方法。

输入:

重拾阅读习惯;继续安排出行,4月奥地利

个人形象:

现在对舞蹈没有兴趣了,但是对于步行感兴趣。服饰上,对于饰品感兴趣。

吃健康的食物,因为垃圾食物会给我带来更糟糕的感受。

 

记录一次性价比不高的追剧之旅

我一直在寻求着的瞬间。那个瞬间让我觉得自己非常愚蠢,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做,我的大脑还不够复杂与清晰。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迎接更可能多的这样的瞬间,不断提高自己的天花板。

这次坐8个小时的巴士去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看一部舞蹈剧就是处于这个原因。我的朋友极力推荐的剧,我虽然谈不上被预告片触动,但是愿意为被触动的可能性而买票。

回米兰后,我们去日本餐厅吃饭。我翻出了我很想和恋人做的问题集,互相问了一些平常不太问的问题。摘录一点23岁的我的回答:

2. Would you like to be famous? In what way?
2. 你想成名吗?以什么方式?

不想成名,成名的烦恼太多。

4. What would constitute a “perfect” day for you?
4. 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的构成元素有哪些?

一段独处的时光,一段相聚的时光,自然的气息。

7. Do you have a secret hunch about how you will die?
7. 对自己是怎么死的有没有某种预感?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会一直工作,在我继续推进我的目标时,死神降临了。我将以进行时的状态迎接我的死亡。

9. For what in your life do you feel most grateful?
9. 你的生活中,你最感激什么?

接收到的来自周围的爱意

10. If you could change anything about the way you were raised, what would it be?
10. 如果你能改变,你愿意以何种方式被养大成人?

更勇敢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12. If you could wake up tomorrow having gained any one quality or ability, what would it be?
12. 如果你明天醒来你能够获得一项品质或者能力,想要哪个?

飞行

14. Is there something that you’ve dreamed of doing for a long time? Why haven’t you done it?
14. 有没有什么事情你想做很久了?为什么还没有做?

飞行驾照。

16. What do you value most in a friendship?
16. 你最看重友谊中的什么品质?

坦诚
19. If you knew that in one year you would die suddenly, would you change anything about the way you are now living? Why?
19. 如果你知道一年内你会突然死去,这回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题目更改为十年。

不会,我的当前的生活就是我要的。当下的生活就是我选择的生活,我会努力让它变得更美好。

21. What roles do love and affection play in your life?
21. 爱和感情在你的生活着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是广泛的爱,那么它是我生活的核心。

如果指爱情,那么20-40%区间内。让二人世界走的更远的,是个人的成长。

23. How close and warm is your family? Do you feel your childhood was happier than most other people’s?
23. 你的家庭亲密温暖吗?是否觉得你的童年比别人开心?

是的,是的。

24. 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relationship with your mother?
24. 你觉得自己和妈妈的关系怎么样?

我的妈妈很宠我,我尊重我的妈妈。

26. Complete this sentence: “I wish I had someone with whom I could share … ”
26. 完成这个句子:“我真希望有个人我能分享……”

我真希望有个人我能分享我每一个异想天开和比喻。

32. What, if anything, is too serious to be joked about?
32. 如果有的话,什么事情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

人的弱点

35. Of all the people in your family, whose death would you find most disturbing? Why?
35. 你家里的哪个人的死会让你最不安?为什么?

我的母亲。我最初的榜样。

 

 

隐隐的自我厌恶与不满足

最近的心情有点奇怪,谈不上是一种负面和消极。至少我没有封闭我自己和别人,但是却感觉生活有点失去我的掌控。

第一,对食物的渴望。我总是想要填满自己的胃,隔几个小时就会想要进食。对碳水化合物以及甜品持着中度的渴望。就如和心理医生交谈的结果,其实我一点也没有从食物之中获得满足和快乐。食物就像是我的创口贴一样,当我觉得生活有些不如意的时候,我就会找到它,贴在我内心匮乏的地方。用食物来暂时转移我的注意力。所以我对于食物的心情非常复杂。

第二,室内的整洁程度。当我的内心有点乱的时候,我的房间就不会那么规整,我会懒得挂衣服,东西也会随意地摆放。最近房间不规整的频率高了很多,大概是我的内心一直没有整理好,想清楚。

第三,刷剧刷剧刷剧。在我心情不畅的时候,为了补偿我自己,我就会开始刷剧。好消息是最近我对剧的沙雕容忍度在下降,所以没有找那些中国网剧来看。刷剧对我来说,也像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我也谈不上从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只不过用它来回避问题而已。

第四,舞蹈。我最近从舞蹈中获得的快乐在减弱,我不再期待练舞的时间,反而开始逃避它。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锻炼方式?

第五,待办清单的完成度。我并不讨厌我的待办清单,但是我总是会拖延着不去完成它。

最近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带给我压力?

  • 亲密关系 我的意大利男朋友总给我一种危险的感觉,我觉得我们进展地过快,我感受到对方的期待,我不想回应。我们为什么最后总要用肢体接触来表达爱呢,明明说好不做什么,但是最后以肌肤之亲来结束。在这件事情上,我的男闺蜜是我的保护者,他们会安慰我,支持我,告诉我不要被迷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真的感恩。

因为语言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是有些阻碍。关于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触及不多。但是也许对方本来就没想太多。况且,我和很好的朋友交流精神方面的频率其实也不多,偶尔为之。我也不应当在亲密关系中对他有太多的期待。

我不知道如何向对方提出要求。我希望去探索新的咖啡馆,我希望一起做事情,我希望单纯的拥抱和亲吻。但是对方总是给我一些性的暗示。我感到困扰。

待续

 

2/12 暴食记录

观察:第一天一早我就觉得有点饿,就吃了一顿早餐。

随后是和同学在韩国餐厅的约饭,大概也是吃的很撑。

晚上的时候去date,觉得对方有更深的skinship的需求,我感到有压力。加上白天已经开始吃了,所以晚上回来的时候,就大吃零食到恶心,然后就直接睡觉了。

第二天2点半自然醒,略有罪恶感,也有原谅自己的想法。

发现:

  1. 当一天的基调开始吃之后,我就不会停止
  2. 当有压力,而且个人无法排解的时候,我就想要吃东西

分析:

我大概是在面对自己无法立刻解决,或者理清思路的问题的时候,觉得很焦虑。为了转移这种焦虑,我就会借助于于食物。第一可以转移注意力,从困扰的问题转移到更加容易感受的感官感受。第二通过暴食不断填充自己的胃部,直到很撑和痛苦,从这种物理上的痛苦和恶心感我感到了一定程度慰藉。就想把自己脑中的痛苦转移到胃部去承受一样。虽然问题本身根本没有解决。但是我得到了短暂的虚假的安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