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现在是2023年5月的娄依伦向你汇报这个月的故事。
工作上,这个月也有两次特别沮丧、特别没有动力的时期。和上个月比起来,这个月的我意识到有些工作的确不是我能够解决的,学会了及时地示弱和退下来。你得相信你的团队,你的前辈们会比你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多的经验,事情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紧急和困难,硬要逞强然后让自己很疲惫的感受不只是出现在这一份工作中,上一份工作也同样如此。在工作中,学会放轻松和layback会让我工作体验好得多。
生活上,这个月非常即兴地去上海看了一场意大利戏剧《喜悦》,顺带着去见了我失恋到支离破碎的朋友。后半月的时候,我的朋友来到我的家作客,我陪她去了一次海边。这个月和男友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把我爱的overcooked2打通关了,试了一家一直想去的泰国餐厅。还参与了一次他的周末团建活动。
个人成长上,这个月进行一次心理咨询,也拿出自己年初写下的信,重温了一下年初定下的今年目标。在回顾了目标以后,我面对生活中众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变得更加淡然地能放手一些。也因为学会了拒绝,所以大脑和生活都变得清爽多了。
形象上,这个月进行了18次运动,并找到了一位普拉提教练,开始普拉提运动的旅程。普拉提教练和我说,人的身体就像每一天要做的护肤一样,也需要定期的保养。她如果两天不练的话,马甲线就会有些消失,如果四五天没有运动的话,屁股就会塌下来。她的这段话大大地缓解了我的焦虑,也让我意识到运动频率的重要性。无论是肌肤状态还是身体状态,都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个月我学到什么?
信任度优先于专业度
目前负责的破产企业产权情况比较复杂,有几位购房户已经支付了购房款,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过户,导致房产被建筑工程公司查封,一直到该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有一位债权人一直想要咨询我的意见,听听我的见解。虽然我一直把她引导到同样是管理团队的律师那边,但是她总是喜欢问我的意见,或者让我给她推荐可以信赖的律师。后来,我和她明确地说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足以帮助她。她才反应过来,我并不是一位律师,然后才停止询问我意见。明明另一个和他联络的团队成员拥有更专业的背景,但是只拥有专业度并不足以让债权人信任。
这也让我想到之前我去税务局建议他们尽早开局行政处罚单给破产企业A。但是,A这家公司的税务专管员是一位年近退休的大爷。明明我是好意提醒他应该尽早出具行政处罚单,以防止税务局债权申报数字不完全。但是,无论我怎么和他说,他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我是给他带来麻烦的人。直到后来沟通了三次,甚至我带着破产法的专业书并且打印了税务局文件和他解释,他才慢慢相信我并不是给他找麻烦,而是帮他规避履职风险。
以上的两个案例让我联想到销售技巧。销售的第一步并不是展示产品,而是先和顾客建立信任。如果顾客认为你并不为他着想,那么即便你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也无法推销出去。在第一次接触时,建立信任感比展示专业性的优先级更加靠前。
是不是自己人,是否站对了队这些中国厚黑学也是以上的延伸吧。这无关对错,只关乎人性。
相信人的自愈能力
这个月很奇妙,我的两位朋友都失恋了。朋友A已经在失恋状态下很久了,但是她一直走不出来。朋友B则是以为自己很洒脱,但是实际分手之后后劲非常大。所以,我时不时就会接到他们的倾诉和近况汇报。
我想有时候并不是这个特定的人的离开,让我们反应如此强烈。而是因为和这个人的交互过程中,激发了我们内心的一些不安和恐惧。我们失恋时感受到的痛苦,一部分是对过往时光的哀悼,余下的很大部分其实是要处理和自己的关系。当关系不如我们预料般持久时,就会让我们联想到自己被抛弃,自己不够好,自己没有维持爱的能力等等的自我质疑。这些质疑就像黑色的漩涡,在我们的心中不断打转,不断地蔓延。原来的失恋问题已经扩展成了自我认同问题了。
对此,我反复和我的朋友A和B强调,无论你现在感受到多么地痛苦,但是你一定要相信人的自愈能力。好好休息,好好吃饭,好好照顾自己,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你会慢慢走出来的。我想,在绝望在痛苦的时候,除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挺过来之外,好像也没有其他更关键的精神支柱了。
恶魔的低语
社会对于人的规训来自方方面面,父母的教导、学校老师、权威、文化氛围等等。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非常朴实的:“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你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这些语句在小学的时候听得很多,后续就变成了我自己和我自己在讲。如果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说就是“内化”,我们把从养育者听来的话内化到我们的内心,之后即便养育者不在场,我们的内心也会持续地和自己说:自己要努力。自己不要自满等等。
如果说,小学的时候是我比较散漫,我父母会时不时鞭策一下我。初中之后,就变成了我自己鞭策自己,甚至比我父母更加严格。对自己的严苛在高中的时候达到了很严重的地步,那时候一方面是高考的氛围,一方面是我自己的不想遗憾的心情吧。之后,高三的紧张感和紧迫感也被我带入了本科生活。一方面是,高三的时候是我自己选择要更努力一些,所以即便高考结束了,我也不会觉得终于摆脱了压迫,可以放肆一整个大学时光了。我反而会想,在大家大学时光松懈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做得更多呢?
这种对自己的严苛自然是有副作用的。我的咨询师陪伴了我很久,她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醒我不要对自己太严格,不要太苛刻。如果对自己的病态的鞭策可以早点被制止的话,就不会以身体不适的方式呈现出来。放过自己,让自己放松一些,是我近几年在反复练习的事情。
有时候,我感觉生活的节奏还不错,有些舒缓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有一个声音响起:“你现在是不是足够努力了?”“你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多?”“你是不是自我感觉良好了,你骄傲了?” 我目前把这种声音称为恶魔的低语,因为它的出现就会触发我的内疚和自责,让我无法快乐地、无虑地度过一天天。
这几句话应该是来自我的小学时,我爸爸和我说的。它们穿越了这么多的年岁,还能传到我的脑海中。我想,这几句话曾经的确帮助了我不断地精进自己,不断思考怎样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但是,这几句话也让我痛苦过,也让我曾经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心。
当一句话变成一道钢印一样,无视情境,反复又反复的时候,那必然会出现不适应的时候呢。
我还在慢慢处理 恶魔的低语的课题中。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