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手帖|艺术与艺术家应有的姿态,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专访

美术手帖于2019年6月28日发布(翻译)

https://mp.weixin.qq.com/s/ehKawMp-ST0z1YHPz11Ipg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在日本举办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回顾展“Lifetime”(国立新美术馆)的同时,在东京路易威登艺术空间(Espace Louis Vuitton Tokyo)也推出了一个聚焦于影像装置作品的个展“Animitas II”。围绕本次两个展览,2016年策划了波尔坦斯基个展的东京都庭院美术馆策展人田中雅子,和他聊了作为“神话”的“Animitas”系列和关于艺术本身的思考。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摄影=稻叶真

成为神话的“Animitas”

——首先我想先聊聊路易威登艺术空间里的绝对主角——系列作品“Animitas”。以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Desierto de Atacama)为开端的该系列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以及又是如何完善的?
阿塔卡玛沙漠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海拔高度为4000米,是世界上最为干燥的地方。在那里能够更直接地感受星星与天空,也有天文观测站设立在那里。在同一地点也埋葬着因智利军事独裁政权而牺牲的人们,汇聚着他们的亡灵。因此在那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创作了作品,而且那件作品也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Animitas(智利) 2014 full HD视频、彩色、声音 13小时6秒 Courtesy Marian Goodman Gallery and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 Adagp, Paris 2019 Photo by Francisco Rios

在那之后,我又制作了三件《Animitas》,分别在以色列的死海、加拿大魁北克的雪中和日本丰岛。其中,位于丰岛的作品与其它几件作品略有区别,是现在唯一保留下来的作品。

我相信有灵魂的存在,“Animitas”就是一系列和灵魂有关的作品。我用固定摄影机记录下从日出到日落一整天的影像。每个地方对我来说都有象征意义。阿塔卡玛沙漠离星星很近,魁北克是能到达的最北的地方,死海对所有宗教来说都是重要的地点。丰岛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场所,我希望《Animitas(呢喃的森林)》和《心跳档案馆》能变成圣地一样地方。

——如果“Animitas”系列和迄今为止的作品相比较的话,感觉它更加沉稳、更加寂静,能触动观赏者的情绪。

这的确是一系列沉稳的作品。在战争的日子结束后,进入另一个地点——死者的世界——存在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影像作品,也是一件装置作品。不单单只是站在作品前,而是要进入它。这就是我所设想的效果。

——国立新美术馆展示的影像装置作品《Misterios》(2017)和“Animitas”一样,也是将目光投向了自然,也就是人类的外部环境。这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了?

《Misterios》是在巴塔哥尼亚拍摄的,那里的原住民认为鲸是能感知时间开端的动物。巨大的筒状喇叭一样的装置,风穿过其中就能发出“鲸的语言”。这当然是虚拟的,我想向鲸询问“我们为什么在此时此地?”。

无论是《Misterios》还是“Animitas”,我都称他们为“神话”。在多年之后,这些巨大的圆筒会因为大风而被摧毁。我的名字也湮没成灰。但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的人们会口耳相传说“有个男人来到这里,与鲸鱼对话了”。这没准就变成了一个“传说”。

在丰岛的《Animitas(呢喃的森林)》(2016)和《心跳档案室》(2008)也是一样,“这是艺术家波尔坦斯基的作品”这句话有一天会被忘记,但那个场所却成为古老的寺庙和神社一样的圣地。日本的普通人在不知道我是谁的前提下,为聆听祖先的心跳声而来到这里。

东京路易威登艺术空间现场,《Animitas(呢喃的森林)》(2016) Courtesy of the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Photo by Jérémie Souteyrat © Adagp, Paris 2019

艺术家应持续发问

——您经常说“通过作品来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您是如何能做到持续发问的呢?

这个世界是非常残酷的。我虽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在我们之上如果真的存在着某种力量的话,那股力量为什么要任凭可怕的事情发生呢?追求真理是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想弄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可怕的事情,为什么有死亡的存在呢。

我对此也没有答案。或者说“知道答案”的人反而十分危险。如果说为什么的话,这是在强迫他人。人类这种生物就是喜欢寻找答案。犹太教有句话说“小孩子有着所有问题的答案”。胎儿本知道所有东西,在诞生的时候天使过来了,让他忘记了所有的事。所以他会花费一生的时光去回想在腹中时曾拥有过的答案。“所有的胎儿拥有所有的知识”这个传说我非常喜欢。

——死的时候也许也找不到答案呢。

我觉得也许会更靠近答案,但是无法找到答案。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摄影=稻叶真

艺术之美在于其不正确性

——您经常强调独属某个场所的记忆。这次开幕的“Lifetime”展与“Animitas Ⅱ”展在准备时有什么注意点吗?

这次的展览和2016年于东京都庭园美术馆举办的展览稍有不同。庭园美术馆是一个有历史的场所,但是这次的展览都是在白色空间内。尤其在国立新美术馆,我看了建筑后,想要创造一个通道,然后就有了“有开始也有结束——通过通道”的灵感。

比如说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教堂里,门敞开着,进入后就能看到神父,还有教堂独有的味道、声音和装饰画。我并不信教,所以对教堂的仪式也不了解。但是,却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思考的地方”这点。所以,进入教堂后坐10分钟,开始思考我们是什么、为什么身处这里。然后,出门后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这样的场所是很有意义的。我觉得现在美术馆可以被当作新的教堂。教堂是思考的场所,美术馆也有相似的作用。现在的有权势的人并不兴建教堂,而是建造美术馆。这样的场所对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探索自己的内心,从精神的源头汲取营养的必要场所。

——东京路易威登艺术空间在空间设计上有步移景异的特征。

的确是这样,刚开始打算建造一个观看影像的箱型空间,后来我放弃了这个方案。希望画廊外的东京都市风景也被纳入展览之中。这样就能让大都会和自然之间产生对话。对我来说,周围环境也很重要。

东京路易威登艺术空间现场,《Animitas(死去的母亲们)》(2017) Courtesy of the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Photo by Jérémie Souteyrat © Adagp, Paris 2019

——您希望日本人能对该展览会产生怎样的共鸣呢?
我经常旅行,也在不同的国家举办展览。每个地方的人们都透过自己文化的滤镜,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赏我的作品。然后最后都接受了我的作品,理解了应该理解的含义。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即便对方是来自另一个文化的人也可以与作品交流。

就像杜尚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借着自己的经历使得作品得以完成。比如我们去电影院的时候,即便观看的是同一场电影,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面对同一部电影,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解读方法。

——“每个人都借着自己的经历使得作品得以完成”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吗?如果观赏者得出的结论与(艺术家)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的话,也没有关系吗?

我觉得这句话对所有作品都适用。每个人都接收到他应该接收的东西。然后我所抛出的问题也和会下一个问题相连。

艺术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其不正确性。艺术只要给一些刺激,观赏者就会在这刺激之上加上必要的东西,再重新建构这件作品。艺术并不会变得更先进。当前的艺术并不比300年前的艺术更优秀,只是使用的语言不同而已。但仍然在抛出同样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我也算不上当代艺术家。

Animitas(智利) 2014 full HD影像、彩色、声音 13小时6秒 Courtesy Marian Goodman Gallery and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好的艺术家在探索中生存

——您在过去说过“艺术家不应当是专业的”,这句话能详细说一说吗?

最近的年轻艺术家为了获得世俗的成功,有以成为专业的艺术家为目标的倾向,我对此感到很有危机感。因为艺术是对内心的探索——能成功固然很好——成功绝不是关键。我只是恰巧赚了很多钱,虽然很开心,但是赚钱本身比成为好的艺术家要简单很多。

我执教20多年,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只遇到过5人左右。艺术对他们来说就是命运一样。成为好的艺术家的必须项不是勤奋。在艺术学校学习也不一定有用。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等待。对内的思考是必要的。

与我年轻的时候比,艺术界和金钱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联系更加紧密了。波西米亚式的世界远去了,艺术家和其他的职业没有什么不同。我很喜欢贾科梅蒂,他总是呆在蒙帕纳斯,很少离开自己的画室。晚上制作雕塑,白天和妓女一起疯狂喝酒,然后到夜里为追求更好的作品而继续雕刻。画室之外的生活就如乞丐一样。

——对于你来说,好的艺术家是怎样的艺术家呢?

痴迷于探索的人。学习与工作对他来说没有意义。每天在探索中活着。我对学生说“如果最新的作品被夸奖了,请先给那个人一个吻”。只有这件事是重要的。再强调一遍,对艺术家来说只有作品是重要的,这之外的东西都没有意义。

艺术家自身也会成为自己的一件作品。艺术家的梦就是和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像。弗朗西斯·培根自身成为培根的作品,贾科梅蒂自身成为贾科梅蒂的作品。然后像我的话,就会和饼干盒很像,因为我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的饼干盒(笑)。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摄影=稻叶真

翻译=娄依伦

Profile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1944年出生于巴黎,现居住在马拉科夫。1967年以来,以写作、电影、雕刻和摄影为表现手法追求艺术。1972年参加文献展(德国・卡塞尔)后,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2011年作为法国馆的代表艺术家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在日本的主要展览有:“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展”(ICA名古屋、水户艺术馆,1990-1991)、“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Animitas – 呢喃的灵魂“(东京都庭园美术馆,2016)等。也参加了第一届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10年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时在丰岛设置了《心脏档案室》。主要获奖有凯撒林奖(2001)、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2006)等。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